新浪图片

逆风飞翔:重生的俄罗斯海军舰载战斗机部队

1/21 近日,一组俄海军航空兵最新装备的米格-29KUB以全新涂装亮相,这些战机即将部署在“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上,并逐渐替代苏-33。二十多年前,苏-33战胜米格-29K成为“库”舰唯一舰载战斗机的剧情就这样被逆转。本期《出鞘》将为您讲述俄罗斯海军航空兵舰载战斗机部队的曲折发展史。

2/21 1991年解体时,苏联海军形成战斗力的航母只有四艘“基辅”级,均可携带12架雅克-38型垂直起降战斗机。虽然其性能和英国的“海鹞”式以及美国版AV-8B相差很大(爬升率和米格-17相当,空战中未必打得过歼-6),但作为苏联时期唯一堪用的舰载战斗机,雅克-38前后仍然生产了231架。

3/21 虽然在80年代中后期,雅克-38终于通过短距滑跑起飞使其极其糟糕的载荷航程性能稍有改善,但也无法改变其终究只是一种仅能对美军P-3之类反潜机构成威胁,即使面对A-6这类攻击机都难以取胜的尴尬装备。因此在苏联解体之后,维护麻烦、战斗力低下的雅克-38很快就退出了俄海军现役。

4/21 早在雅克-38刚服役的时候,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就意识到了其存在的大量缺陷,苏联海军使用雅克-38也更多是为了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队伍。真正的舰载垂直起降战斗机雅克-41在1975年就开始规划,该机1987年首飞,1991年9月开始在“巴库”号航母(就是印度现在那艘)上进行起降试验。

5/21 1991年10月,红色帝国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而形势一片大好,即将踏上“库兹涅佐夫”飞行甲板与苏-33并肩战斗的雅克-41,也不幸在“巴库”舰上的一次降落中起火而坠机,此时已经无力支持多个舰载机项目发展的苏联海军借机宣布停止对该型号的发展,后来向国外的推销也没有成功。

6/21 按照苏联海军的规划,除了与苏-33配合使用之外,雅克-41也可以配属在稍加改进后的四艘“基辅”上,这种在防空拦截作战能力上和幻影-2000等第三代战斗机接近的超音速垂直起降战斗机如果能在“基辅”上服役并彻底取代雅克-38,对提高苏联海军舰队防空作战能力的作用将非常明显。

7/21 可以说如果不是解体动乱的影响,从雅克-38这种半成品到苏-33+雅克-41组合的跨越,将使得苏联海军舰载航空兵部队真正具备现代意义上的洋上防空作战能力。但是历史没有如果,雅克-41在1991年的那次事故后就无缘服役,也宣告了一度辉煌的雅克福列夫设计局彻底退出战斗机设计领域。

8/21 缺乏堪用舰载机的四艘“基辅”,想操作苏-33或者米格-29K就必须经历“戈尔什科夫”那样脱胎换骨般的大改造。这对于当时连维持航母本身正常运作都困难的俄罗斯海军来说无异于国际玩笑,因此它们均在1995年之前停航退役,其中两艘在天津和深圳充当游乐场,另一艘在韩国被拆解。

9/21 如果不是那群忠于祖国的人驾驶着“库兹涅佐夫”在解体前“千里走单骑”归建北方舰队,新生的俄罗斯海军甚至有可能陷入无航母可用的窘境。而如果没有苏-33的投入生产,当初首批换装雅克-38的第279舰载航空兵团——如今俄海军唯一的舰载机部队是否能够维持到今天都很难说。

10/21 苏联解体前,苏霍伊设计局和米高扬设计局围绕着苏-27K和米格-29K谁能成为和“库”舰配套的下一代舰载机进行了一场海空联调大决斗。最后作战半径大、载弹量多、防空作战能力更强,更符合苏联海军航空兵要求的苏-27K战胜了多用途指标更出色,但航程和载弹量不足的米格-29K。

11/21 虽然赢得了竞争的胜利,但苏-33能够在上世纪90年代的动乱岁月里投入生产服役仍旧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和我们还有不小的关系,依靠向中国出售首批苏-27战斗机获得的款项,叶利钦批准将其中部分用于打通苏-33生产线,使得苏-33成了苏-27家族在俄罗斯时期第一个服役的型号。

12/21 在服役早期,279团也遭遇到了和很多俄罗斯部队一样的麻烦,那就是“除了问题,什么都缺”。279团组织首次实弹打靶之前,竟然发现苏-33的火控系统集体出现故障,无法使用R-27和R-73空空导弹,最后是在一群地勤人员的努力下,让苏-33可以发射老式的R-60导弹打靶才算解决问题。

13/21 由于地处克里米亚的舰载机飞行员训练基地“尼特卡”在解体之后也归属乌克兰,使得俄军哪怕只是想让279团在“库”舰停航期间保持飞行状态就得向乌克兰支付高昂租金。后来俄罗斯自己建了一个训练基地,基地刚建好,万万没想到,这时候“尼特卡”已经跟着克里米亚回来了...

14/21 苏-33在航电设备性能上仅和俄空军苏-27S相当,和西方舰载战斗机相比差距较大,难以在实战中对抗。而且长期未满编满训的状态,也使得279团和“库”舰从来就没有真正达到过100%的战斗力,但这21架苏-33仍然在俄罗斯海军最艰难的时候起到了保持舰载机飞行员“代代相传”的重要作用。

15/21 目前,279团的18架苏-33(事故损失3架)分别编为两个飞行大队,其飞机在垂尾上都涂有各自大队的队徽。这些苏-33大部分是1993年-1995年生产的,目前已经服役超过20年,如果不经延寿,2015年左右就该退役了。不过作为米格-29K批量服役前唯一的舰载战斗机,苏-33还要挺一阵。

16/21 虽然计划中的、包括已经造出来进行试飞的苏-33UB等改进计划最后都无疾而终,但从2010-2011年开始,俄海军仍然开始对苏-33进行延寿并对部分系统进行升级,主要集中在座舱显示设备与导航系统上。升级后的苏-33将继续服役到2025年左右,作为米格-29K批量服役前的过渡。

17/21 拜印度注资所赐,新米格-29K和20多年前落败的米格-29K差别之大堪比F/A-18C/D到E/F。新米格-29K基于新一代米格-29的机体结构和气动外形,增加载荷能力,复杂扰流片设计优化了边条的增升作用,加上推力达9000kgf的RD-33MK发动机,大大提高了起飞重量,摆脱了“短腿”的帽子。

18/21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米格-29KUB和K使用同样的双座机体,如果在KUB的后座位置搭载附加设备和额外油箱就成了单座的K型。这种设计有助于在采购数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简化后勤,进一步提高航材通用率,另外也说明RD-33MK澎湃的动力使得米格-29KUB对重量的变化相对没那么敏感了。

19/21 目前米格-29KUB已经批量交付印度海军,虽然也出了一些事故(比如着舰时候怒拍甲板这种),但总体来说,印度对米格-29KUB的性能还是非常满意的。和之前无数种武器装备一样,有了印度做小白鼠,俄海军采购的本国版米格-29K/KUB也在吸取印度版米格-29KUB的经验教训后出现了。

20/21 考虑到俄罗斯现阶段的国防战略以及经济情况,加上相关的技术实力问题,俄罗斯炒了很多年的新航母计划估计在苏-33计划退役的2025年都看不见什么成果,因此在这十几年间,“库兹涅佐夫”仍将是俄海军唯一的航母平台,而米格-29K和苏-33的组合也将陪伴着俄罗斯舰载航空兵走下去。

21/21 俄第五代战机T-50目前已有多架原型机投入试飞,其小批量试用型未来两三年内即可服役。但T-50这种尺寸巨大的重型战斗机本身是否适合上舰仍是个问题(而且图中的航母大小也很不科学),俄海军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路向何方还是难以预测。今天《出鞘》就到这里,小编明天与您再见!